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丽楠[1] 金兰[1] 马旭知远 王松[2] 丁剑冰[2]
机构地区:[1]新疆医科大学本硕班,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2]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出 处:《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年第2期209-212,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60200,81060135,30860263)
摘 要:干扰素(IFN)是建立多方面抗病毒反应的关键因子,基于其受体、结构特性和生物活性公认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的IFN(1型、2型和3型)。IFN-λ是一个新近发现的在体外和体内都能引发抗病毒反应的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可以诱导受体异二聚体化,导致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发挥与1型干扰素相似的抗病毒生物学效应,如调节Th1、Th2及疾病治疗等。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人类疱疹病毒-6B(HHV-6B)等治疗上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其副作用比1型干扰素低,为IFN-λ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