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中的意识形态观与恩格斯的贡献——以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视野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秀琴[1]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2249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期31-39,共9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再读恩格斯:新MEGA之后的恩格斯晚年思想研究(1891-189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史及其现实意义"(11BZX003)

摘  要:20世纪中后期,以麦弗姆、比岱和詹姆逊等为代表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陆续出版专文论述《资本论》中的意识形态观。如麦弗姆提出了"话语建构论",认为《资本论》是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结构及其与现实关系的揭示;比岱则抱持"生产方式论",坚持认为《资本论》标志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从"批判"转向了"理论";詹姆逊的"意识形态分析"则指出《资本论》是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分析。上述对《资本论》中的意识形态观的"新文化—结构主义"解读,从表现形式来看,体现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阿尔都塞等人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流变的影响;而从本质内涵来看,则与恩格斯晚年的相关思想贡献(特别是"虚假意识论"和"相互作用论")密切相关。

关 键 词:《资本论》 意识形态 恩格斯 国外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结构主义 

分 类 号:B1[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