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户制传统及其演化:中国农村治理基础性制度形式的再发现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义强[1,2] 胡军[2]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武汉430079 [2]华中师范大学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武汉430079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期53-59,共7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世界农村和农民学研究"(11JJD840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推动基层民主发展"(11&ZD029);国家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摘  要:在村庄范围内,家户是生产经营主体,而家户与村庄的联结就成为村庄实现有限治理的基础。通过对中国传统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格局的研究可以发现,村户制是中国农村治理的根基。它的特点表现为以家户或家户经济为基础、以一定的联结机制统合村内家户,具有向村落空间之外的扩张保护性,其中"村—户"之间的联结机制具有核心意义。在传统社会,依靠士绅建构的宗族"自治"型构了村户制的稳定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在政治强力压制下铸造的社队体制以及在现代"自由小农"基础上塑造的民主联结都没有能够承接村户制传统的精髓,从而导致了农村发展的全面或部分的困境。因此,实现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必须注重对村户制传统的发掘,尤其要注重对"村—户"联结机制的塑造进行再认识。

关 键 词:村户制 社区联结 家户经济 乡村治理 

分 类 号:D442.0[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