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武汉430079 [2]华中师范大学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武汉430079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期53-59,共7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世界农村和农民学研究"(11JJD840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推动基层民主发展"(11&ZD029);国家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摘 要:在村庄范围内,家户是生产经营主体,而家户与村庄的联结就成为村庄实现有限治理的基础。通过对中国传统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格局的研究可以发现,村户制是中国农村治理的根基。它的特点表现为以家户或家户经济为基础、以一定的联结机制统合村内家户,具有向村落空间之外的扩张保护性,其中"村—户"之间的联结机制具有核心意义。在传统社会,依靠士绅建构的宗族"自治"型构了村户制的稳定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在政治强力压制下铸造的社队体制以及在现代"自由小农"基础上塑造的民主联结都没有能够承接村户制传统的精髓,从而导致了农村发展的全面或部分的困境。因此,实现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必须注重对村户制传统的发掘,尤其要注重对"村—户"联结机制的塑造进行再认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21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