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翟旭亮[1,2] 李虹 曹豫 李育培[2] 刁晓明[2] 

机构地区:[1]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2]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出  处:《重庆水产》2013年第3期30-37,共8页CHONGQING FISHERIES

摘  要:本研究通过认识重庆地区泥鳅繁殖生物学特征,对其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亲鳅在温度24—28℃范围内,水深60cm左右时,注射2μg/尾LHRH—A。和200IU/尾HCG复合激素催产效果最好;(2)水深20—30cm时,网箱微流水或者充气网箱孵化效果最好;(3)在24℃水温条件下,出膜后第三天开始投喂浮游生物的混合营养效果最好,成活率较高;(4)苗种生长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当温度在20℃以下时,生长速度较漫,而达到20℃以上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但随温度升高增幅趋缓。本研究旨在解决重庆市泥鳅苗种供应不足的问题,在重庆市水产引育种中心共开展27批次的人工催产,受精率达90%以上,孵化率达80%,成活率达到60%以上,共生产泥鳅苗种5000万尾,满足了重庆市“稻鳅双千”工程项目50%的鳅苗供应。

关 键 词:泥鳅 注射催产 人工孵化 

分 类 号:S965.199[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