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余倩[1] 李经伦[2] 

机构地区:[1]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出  处:《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第3期407-408,共2页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摘  要: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增加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突然减少或中断后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从而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区细胞,但均不能使缺血性脑卒中后形成的缺血区神经细胞完全存活,而且由于受到时间窗的限制,溶栓治疗也不能得以广泛应用。近年来,对于干细胞移植的研究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已有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一种多潜能干细胞,能在体内环境中被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发挥神经功能修复作用[1-4]。但对于其特殊的作用机制目前还存在着较多的争议。因此,BMSCs在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修复方面的机制已成为目前关于BMSCs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现将BMSCs在神经功能修复方面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关 键 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机制 

分 类 号:R329.2[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