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对中国高硫原油的分子组成表征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卢鸿[1] 史权[2] 马庆林 时阳 刘金钟[1] 盛国英[1] 彭平安[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3]中国石油南方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510240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第1期122-131,共10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12CB214706);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8-002-33);南海水合物调查专项基金项目(编号:GZH2011003-05-0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873048;41173053)资助

摘  要:常规GC/MS只能分析饱和烃和芳烃馏分中具有挥发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以此技术研究原油中含硫杂原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采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从分子层次研究中国下第三系典型盐湖相膏盐沉积盆地原油中的硫化物,从分子中杂原子类型、碳原子数和缩合度(以等效双键DBE表示)等方面整体描述有机硫化合物的分子组成.有机硫化合物的杂原子类型十分丰富,鉴定出S1,S2,S3,OS,OS2,O2S,O2S2,NS和NOS等类型(S1表示化合物分子中的杂原子仅含有1个硫原子的杂原子化合物).江汉原油中高丰度有机硫化合物以硫醚类为主,主要是一环环硫醚类化合物;晋县凹陷高硫重质稠油中有机硫化合物主要是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缩合度和碳数范围大大增加.晋县凹陷和江汉盆地虽然同属下第三系盐湖相膏盐盆地,发育碳酸盐-蒸发岩沉积,但在不同微生物作用下硫的化学成岩演化明显不同,导致具有明显不同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有机硫化合物分布乃至不同的未熟油-低熟油生油机理.

关 键 词:电喷雾ESIFT—ICR MS硫化物 高硫原油 江汉盆地 晋县凹陷 

分 类 号:P618.13[天文地球—矿床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