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晁福林[1]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苏州215123
出 处:《历史研究》2009年第1期4-14,共11页Historical Research
摘 要:商周之际,周武王与箕子皆讲“彝伦”,表明对重构社会秩序问题的关注。构建社会秩序必须得到社会各阶层多数人的认可,据《尚书·洪范》,此即“彝伦攸叙”,反之就是“彝伦攸皲”。古今学者多重视《洪范》的内容,而忽略箕予进献的动机。其实箕子进献的目的并非为周王朝的巩固提供历史经验,《洪范》九畴也不是什么治国大法。在商周鼎革的历史背景下,箕子力图引导武王,使之重蹈商对亡国的覆辙。箕子始终是商的忠臣,从未与周王朝同心同德。历史进程没有按照箕子的意图发展。周初彝伦的重建,使周王朝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早期国家的君主专制,行政管理也比以前更有成效,社会局势因此得以长期稳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