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盆地砂岩铜矿成矿机理研究  被引量:22

作  者:陈根文[1,2] 夏斌[1] 吴延之[3] 涂光炽[1] 喻亨祥[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贵阳550002 [3]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0年第B12期169-175,共7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科技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编号:95-预-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772109);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摘  要: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形成于白垩系高峰寺组和马头山组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 状,受层位控制.矿石构造以浸染状、条纹状为主,并见矿化受泄水构造和准同生变形 构造控制,在郝家河矿中有脉状矿体产出.矿体多见于背斜缓倾斜翼,具包卷前锋.矿 化分带明显,这种分带形成于浅紫交互部位.硫、铅同位素和稀土资料研究显示,铜来 自围岩,硫为细菌还原硫,主要来自下部层位,在成岩期间来自上部的氧化含铜卤水和 来自下部的还原卤水,在应力中和面反应形成矿体.

关 键 词:楚雄盆地 白垩系 砂岩铜矿 成矿机理 

分 类 号:P618.41[天文地球—矿床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