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戴海斌[1]
机构地区:[1]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200235
出 处:《历史档案》2014年第1期106-112,共7页Historical Archives
摘 要:对于"东南互保"的既有研究,多强调来自帝国主义的外力冲击,或将中央和地方割裂看待,各重其是,较少注意到南北政治的实际联系。本文注意到东南事件背后朝局变迁的大背景,通过对"停还洋款",李秉衡、鹿传霖北上及"东南互保"向朝廷备案等问题的考订,勾勒当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相。"互保"之创议和实行固然为东南自行其是,但一个不能忽视的前提是,当时中央政府仍然存在,并且不断向地方发号施令。东南督抚行事不乏自主决定的一面,但无论如何"违旨"或"僭越",均不能掩盖其忠于清王朝的另一面,只是其中多了"权宜应之"、"因势利导"的"达变"成分。又因战时"诏旨两歧",中枢已不复一体,"东南互保"的出现并非偶然,而在事后得到朝廷默许,也有其内在根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