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畜牧站,137200 [2]吉林省通榆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37200
出 处:《养殖技术顾问》2014年第2期111-111,共1页Technical Advisor for Animal Husbandry
摘 要:猪细小病毒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要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典型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和诊断,科学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1流行病学 不同年龄、性别的猪只均可感染,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交配感染、人工授精感染和出生前经胎盘感染,呼吸道也可传播。急性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及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活胎、仔猪和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病毒,有些具有免疫耐性的仔猪可终生带毒。被感染的公猪,其精细胞、精索、附睾和副性腺均含有病毒。该病常见于初生母猪,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性或散发性。母猪妊娠早期感染时,其胚胎、胚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猪在感染细小病毒1-6天后,即可发病。1-2星期后病毒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7-9天后可测出血凝抑制抗体,21天内抗体效价可高达1∶15000,且能持续数年。多数初产母猪感染后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甚至可持续终生。
关 键 词:猪细小病毒病 诊断 胎盘感染 初产母猪 防治 血凝抑制抗体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分 类 号:S858.285.3[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