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7医院,浙江杭州310013
出 处:《中医正骨》2014年第1期65-67,共3页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摘 要:目的:探讨正中旁侧入路单侧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1月,采用正中旁侧入路单侧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45~67岁,中位数56岁;病程8d至6个月,中位数3个月;L3 ~44例,L4~527例,L5S18例;椎间孔型23例,椎间孔外型12例,混合型4例.均有单侧下肢放射痛、下腰痛及棘突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2例,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25倒,单侧膝反射减弱或消失22例,足拇背伸肌肌力减弱2例,第1足趾背伸肌肌力减弱1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情况;并在术后2年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术后随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36个月,中位数31个月;切口均愈合;病变节段上下位椎体均融合,融合时间4~9个月,中位数4.5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7.7±1.0)分,术后1周(3.0±0.8)分,术后2年(2.8±0.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41.7±3.1)分,术后1周(14.3±2.8)分,术后2年(12.8±2.9)分.本组疗效优29例、良8例、可2例.无硬膜撕裂、脑脊液漏、神经血管损伤及融合器移位、下沉和钉棒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正中旁侧入路单侧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疼痛,椎间融合率高,可维持腰椎力学结构的稳定,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