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董秀菊 赵伟 

机构地区:[1]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畜牧局,济宁272000

出  处:《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年第1期100-102,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摘  要:鸭大肠杆菌病病原是肠埃希氏菌,俗称大肠杆菌。本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不形成芽孢、不形成荚膜的短杆菌,许多菌能运动,有鞭毛。是引起对养鸭生产危害非常大的一种传染病,由于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肠道中,属条件性致病菌,当存在温度变化过大、大群受到惊吓、扩群等等某些诱因时即可出现大肠杆菌所参与的并发或继发感染,造成各种日龄鸭及各品种鸭均易感染。近年来,随着屠宰龙头企业的不断带动,规模化、集约化养鸭业的蓬勃发展,鸭的大肠杆菌病情不断加剧,进而导致种鸭及蛋鸭的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鸭只生长发育受阻、肉和蛋品质下降、治疗费用增加、甚至鸭只的死亡等,给集约化养鸭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对症治疗,减少经济损失,有效做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集约化养鸭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 键 词:鸭大肠杆菌病 防治 生产危害 继发感染 经济损失 对症治疗 革兰氏染色 产蛋率下降 

分 类 号:S858.32[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