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收入差距、生活满意感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开松[1] 李华胤[1] 

机构地区:[1]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出  处:《理论月刊》2014年第2期162-167,共6页Theory Monthl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YJA810028);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持续资助项目(2013ycxzz01)

摘  要:将收入差距细化为实际收入差距和心理收入差距,对心理收入差距作了操作性定义,即个体现在所得收入与其心理期望的收入的差值。在此基础上,将心理收入差距、生活满意感作为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从心理学角度对心理收入差距、生活满意感与群体性事件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心理收入差距比实际收入差距更能真实地测评个体生活满意感。生活满意感、温和∕激烈型群体性事件意愿三者显著相关;生活满意感与激烈型群体性事件意愿显著负相关。生活满意感在心理收入差距与温和∕激烈型群体性事件意愿之间起着调节作用。生活满意感在心理收入差距与激烈型群体性事件意愿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最后从心理疏导层面为政府部门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提出了相关预警措施。

关 键 词:心理收入差距 生活满意感 群体性事件 心理预警 

分 类 号:D630.8[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