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学思[1]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
出 处:《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第1期2-3,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Heart,Brain and Vessel Diseases
摘 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高病死率一直被认为是其显著特征.1993年Framingham心脏研究报道显示,CHF年病死率达21%.全球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慢性左心室收缩性衰竭的诊治有了长足的进展,包括对其病理机制的进一步深刻认识和药物治疗理念上的根本转变.20世纪90年代,数10个大型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显示,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β-B)显著改善CHF患者左心室重构与临床症状,并显著降低病死率30%~40%.本世纪初,全球各国临床医学指南改变了药物治疗推荐,从过去的强心、利尿和扩张血管药物,转变为以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滞剂和β-B为主,辅以洋地黄制剂的综合治疗.换句话说,就是不仅要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更要重视"生物学治疗",即应用RAAS阻滞剂和β-B,抑制过多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改善心脏的重构和预后.
关 键 词:心力衰竭 多种药物疗法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利尿药
分 类 号:R541.6[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