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典型构造低渗储层裂缝分布特征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绪全[1] 廖曦[1] 

机构地区:[1]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  处:《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0年第4期18-24,共7页Natural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摘  要:本文通过对八角场构造香四段、平落坝构造香二段和磨溪气田西端雷一段和五百梯构造石炭系裂缝类型分析,认为裂缝的发育受所处构造部位和褶皱强度的制约,与岩性分布和变形所产生的破裂类型有关。裂缝按其张开度大小可分为宏观、微细和显微裂缝三级,它们与喉道一起组成四级渗流通道,只有当四级渗流通道合理搭配时才能形成高产、稳产。低渗改造的关键在于:①在低渗区中寻找孔渗相对高值区;②通过酸化扩大局部范围內的孔喉半径,使喉道渗透率增大;③加压增加宏观和微细裂缝的长度、密度和面积,使其切割更多的孔喉。

关 键 词:地质构造 裂缝形状 低渗透储集层 四川盆地  

分 类 号:P618.13[天文地球—矿床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