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研究的新视角:再汉字化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申小龙[1] 孟华[2]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2]中国海洋大学汉学系,青岛266100

出  处:《西部学刊》2014年第2期57-60,共4页Journal of Western

摘  要:汉字的文化属性问题,在普通语言学的文字定义之外,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化视角。汉字成为一种文化首先是因为汉字字形有丰富的古代文明内涵。其次是因为汉字构形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规则甚至带有文化编码性质。汉字成为一种文化,更在于汉字的区别性很强的表意性使它具有了超方言的"第二语言"作用,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汉字作为一种文化,创造了汉文学的样式。"五?四"新文化时期直到上世纪80年代,汉字经历了废除汉字、提倡文字拉丁化的思潮冲击,就是所谓"去汉字化"。上世纪80年代以后,"去汉字化"越来越受到批评,"再汉字化"受到重视。

关 键 词:汉字 去汉字化 再汉字化 汉字转向 

分 类 号:H12[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