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代田智明[日][1]
机构地区:[1]东京大学研究院综合文化研究科
出 处:《东岳论丛》2014年第1期31-37,共7页DongYue Tribune
摘 要:鲁迅热望改革中国,并为此作出贡献。但他自认并非站在改革与革命前列引导方向的战士。他是从旧营垒中来,把不能改变"古老"的自我活用,反戈一击破坏社会的"古老",以此为实现变革尽力,即以绝望克服绝望。鲁迅对改革、革命的这一立场,源于其没有救世主的终末论性思考,游动于现实的本质为旧、但目标为新的自我,要为终末的到来将自己牺牲。正是在此过程中,他在思想上远离了一定要达到什么目标的现代性强迫观念,没有意识形态的束缚又能从所有思想体系吸取营养,为自己赢得了主体性、自由性。鲁迅终末论立场形成于1920年代中期以后,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来自托洛斯基的革命同路人观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