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法学院 [2]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 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47-53,共7页Journal of Gansu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
基 金:辽宁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课题“文化繁荣与文化创造语境下的中国法文化研究”
摘 要:古罗马法学家在民商事契约领域精心构建了一个"权利义务"的话语体系。与之相比,在古中国的民商事契约领域,官府与民间形成了一个有关"公平"的话语体系。当带着古罗马契约文化基因的西方民商事契约制度与理念被移植到中国时,成长于中华文化系统中的中国人觉得陌生。所以,如果在立法中完全移植西方的民商事契约制度,在实践操作中会使普通民众遇到意识上的障碍。通过对古中国与古罗马两种话语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发现,两国在民商事契约实践当中追寻的目的是同一的,即保障契约的顺利实施。所以,透过不同话语体系的外衣来分析其本质内涵,这是当前发掘法治"本土化"资源的主要路径。
关 键 词:“公平”理念“权利义务” 法律移植 “本土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2.21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