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坊式培养体育人才审视——以关天朗为例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廖彦罡[1] 蒋薇[1] 

机构地区:[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100070

出  处:《体育文化导刊》2014年第3期104-107,共4页Sports Culture Guide

基  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CZH095);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2013-2015)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关天朗模式及国内外相关家庭作坊式体育人才培养的特征,探讨新时期我国家庭作坊培养体育人才的可行性。关天朗的成功为"后举国体制"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参照。只要有可观的资金,有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有刻苦的训练,父辈的教育和引导,学习与训练兼顾,加上一些体育的天赋和执着,家庭作坊式培养运动员可以成功。家庭作坊式培养要和学校教育保持紧密联系,也要和其他培养方式有机结合。

关 键 词:竞技体育 家庭作坊式 体育人才 关天朗 

分 类 号:G812[文化科学—体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