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邹雅艳[1]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出 处:《国外文学》2014年第1期147-153,160,共7页Foreign Literatures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的逆转及其历史意义"(NKZXB110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世纪晚期,当《马可·波罗行纪》在意大利风行一时之时,在欧洲另一端,英国读者则开始阅读另一部关于东方的故事,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几乎与《马可·波罗行纪》不相上下,这部书就是《曼德维尔游记》。该书之所以具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当时最容易为读者接受的通俗小说的叙述方式,并综合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关于东方的所有传说和事实,在基督教文化传统的期待视域下构筑了一个类型化的中国形象。本文拟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考察中世纪晚期这一出自文学家笔下的中国形象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When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became a popular reading in Italy in the late Middle Ages,English readers at the other end of Europe began to read another story about the East:The Travels of Sir John Mandeville.The book was attractive because the author adopted the most easily accepted narrative modes in popular fiction,and integrated all legends and facts about the East at that time.It built up a typecast image of China to meet the expectations of traditional Christian culture.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