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隋唐时期中医疫病相关概念辨析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董男[1] 

机构地区:[1]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医史文献教研室,安徽合肥230038

出  处:《时珍国医国药》2014年第2期405-407,共3页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  金:国家"973"专项课题(No.2011CB50540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08ZX10005-013);安徽中医学院引进人才基金项目(No.2006rc001);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

摘  要:晋隋唐时期,人们对疫病的传染性、流行性特征认识更加明确,诸多疫病相关概念逐渐明晰,主要争论集中于三个问题:伤寒与温病的关系,伏邪与新感的关系,以及伤寒与时行的关系。这一时期,疫病概念主要包含在伤寒、温病、时行、天行、疫疠等相关论述中。温病概念虽仍涵括于广义伤寒范围之内,但已有医家从概念、因机、发病、传变、治法等方面对狭义伤寒与温病进行区分。温病是由伏邪引起,还是感受冬温之气、感而即发,也得到了王叔和、巢元方等的阐发。时行乃感受非时之气、疫疠之气等发病,因其流行性或传染性,得到了广泛关注。

关 键 词:晋隋唐时期 疫病 伤寒 温病 时行 

分 类 号:R2-09[医药卫生—中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