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不同造林配置模式的生长状况研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安布克[1] 马连彬 王生明 

机构地区:[1]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呼和浩特010070 [2]达拉特旗水土保持工作站,达拉特旗014300

出  处:《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年第3期63-65,17,共4页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摘  要:文章以生态可持续发展原理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人工植被配置模式,调查试验区和对照区中的林下草本生物多样性以及乔木、灌木生长状况,并与自然恢复区、裸地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区油松+沙棘配置模式的综合生态效益最好。分析和量化试验区与对照区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对比试验区综合生态效益与对照区的综合生态效益结果为:油松+沙棘模式优于杏树+沙棘模式优于油松+柠条模式优于自然恢复区植被优于裸地。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可以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建设中推广应用。

关 键 词:黄土丘陵沟壑区 人工植被空间配置 综合生态效益 

分 类 号:S725[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