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文忠[1] 李荣[1] 刘松[1] 宁险峰[1] 蔡尚郎[1] 张继东[1]
机构地区:[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山东省青岛266003
出 处:《中国基层医药》2014年第4期606-607,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Primary Medicine and Pharmacy
摘 要: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研发初始主要是用来治疗高血压病,随着研究的进展和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它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其拮抗神经内分泌和抗心室重构的双重作用使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有研究指出其机制可能是减少了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1].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及国内外一些大规模临床实验结果的揭晓,医学研究者们证实了ARB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显著疗效.本研究主要观察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指标(HRV)的影响.
关 键 词:慢性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性 QT离散度 缬沙坦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患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心律失常事件
分 类 号:R541.6[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