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以鲁南奚仲文化的保育路径为例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德龙[1,2] 张兴宇[3] 袁大伟[4] 

机构地区:[1]山东省民俗学会 [2]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3]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4]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出  处:《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第3期115-122,共8页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摘  要:生产性保护概念自2006年被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借力于国家文化部门的强势推动,这种理念逐渐被人们熟知和实践,目前主要应用于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鲁南薛城"奚仲造车传说"属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面并不具备传统手工艺技能的特质。当地借鉴生产性保护理念,将这项民间文学类非遗转化为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以弘扬、传承奚仲文化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保育区域民俗文化的可能路径。非遗保护从原来的政府主导型回归到满足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本位。

关 键 词:生产性保护 非遗 奚仲文化 民俗旅游资源 

分 类 号:G12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