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敬坤[1]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太原030006
出 处:《理论探索》2014年第2期16-19,共4页Theoretical Explor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二维语义学及相关问题研究"(11CZX043);负责人陈敬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语义学视域中的意义与规范性问题研究"(12CZX041);负责人赵晓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规则遵循相关问题的语义分析及语境解释"(10YJC720065);负责人赵晓聃
摘 要:人类的实践活动是规范性的,但规范性的来源问题却引起旷日持久的争论,传统的理论解释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和不足,表现在显性维度与隐性维度的失衡、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事实与价值的分离。新康德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构建实践规范性问题的合理解释,但是,社会交往理论彰显交往模型的乌托邦构想,承认理论夸大了道德原则,普遍价值和"伦理社会主义"具有康德先验哲学的特点。构建实践规范性问题的合理解释,必须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将规范性的隐性维度奠基于生产实践与经济关系,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事实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