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宏彬[1]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6
出 处:《卷宗》2014年第3期485-485,共1页
摘 要: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在她已出版的1775首诗作中,以死亡为主题的约有600首之多。这些死亡之歌或表达面对死亡时的无畏,或表达对与死神同行的浪漫,或表达对逝者的追思,或表达对人世的怀念等等,不一而足。本文将利用认知诗学理论中的概念隐喻和图形-背景理论对狄金森最负盛名的一首“死亡诗歌”,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进行解读。研究作者是如何通过首字母大写,头韵,排比句型等方式表达自己思想感情,也是读者感受到她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死亡独特的见解。
关 键 词:“死亡诗歌” 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 头韵(al iteration) “普雷格郎茨原则”( Principle of Pragnanz)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