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律疏议》看中国古代的亲属相犯异罚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谢淑芬[1] 曹旅宁[1]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广州510006

出  处:《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7-11,共5页Ludong University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亲属相犯是指亲属之间的犯罪行为,中外刑法通常要给予不同于常人的惩罚。作为中国古代法律的集大成者,《唐律疏议》中有着关于亲属相犯的详细规定,后来的宋、元、明、清朝的法律基本上因袭唐律。对于亲属相犯实行"同罪异罚"包含着很强的社会伦理基础,虽然我国现行法律不认可亲属相犯的特殊性,但亲属相犯的伦理理论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 键 词:《唐律疏议》 亲属相犯 亲等 准五服以制罪 

分 类 号:D929[政治法律—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