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年第2期159-159,共1页Journal of Practical Dermatology
摘 要:患者,男,58岁。躯干、四肢皮损进行性加重1个月。既往有银屑病病史10年。体格检查:躯干、四肢散在分布界限清楚的红斑,上覆白色鳞屑。使用环孢素4 mg/(kg.d)治疗,连用3周后,原有银屑病样皮损加重,且颈部、前臂和腹部出现新发浸润性红色结节,头皮出现虫蚀样秃发(图1a-1f)。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及免疫检测均正常;血清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1:2560,发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1:516,梅毒苍白螺旋体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取银屑病样皮损和新生红色结节皮损行组织病理检查:前者表现为棘层肥厚、局灶性角化不全和Munro微脓疡,表皮突延伸和真皮乳头毛细血管膨大,符合银屑病组织病理表现(图2a-2b);后者表现为真皮内皮肤附属器、血管及神经周围组织细胞的肉芽肿性浸润,周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符合梅毒组织病理表现(图2c-2d)。患者承认6个月前有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诊断:二期梅毒。停用环孢素改为苄星青霉素G 240万U,单次肌内注射。3周后浸润性红色结节消失,同时银屑病样皮损也得到改善,使用25 mg/d阿维A后,银屑病病情得以控制。6个月后随访VDRL滴度下降至4倍以上,皮损消失。在本例患者中,看似环孢素引起了银屑病皮损的加重并导致了新发浸润性皮损,但在临床中这种非典型性的皮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回顾本例患者情况,其就诊时的主诉皮损可能就是梅毒疹,只是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令皮损呈现多型性和不典型。本例提示我们,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如出现不明原因的非典型性皮损,要注意梅毒血清血的筛查。
关 键 词:银屑病患者 二期梅毒 环孢素 治疗 银屑病样皮损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组织病理检查 浸润性皮损
分 类 号:R758.63[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7.1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