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E-153暴露对仔鼠海马线粒体及内质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常利军[1] 张华俊[1] 张红梅[1] 原福胜[1] 

机构地区:[1]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山西太原030001

出  处:《毒理学杂志》2014年第1期43-46,共4页Journal of Toxic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1258);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晋教财[2011]205号);山西省科技研究基金(2013021033-3)

摘  要:目的研究哺乳期BDE-153染毒对成年大鼠海马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寻找BDE-153神经毒作用的靶细胞器,为研究BDE-153的神经毒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出生4 d的新生雄性乳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溶剂对照组(Olive oil),低剂量(1 mg/kg BDE-153)组,中剂量(5 mg/kg BDE-153)组和高剂量(10 mg/kg BDE-153)组,每组10只。仔鼠出生第10天染毒,按0.1 ml/10 g体重1次腹腔注射染毒BDE-153溶液或者橄榄油(仅对照组)。继续饲养两月后处死大鼠,在冰皿上迅速分离大脑皮质和海马,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试剂盒检测线粒体Ca2+-Mg2+-ATP ase活力的改变,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和内质网超微结构的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内质网跨膜蛋白132a(Transmembrane protein 132a,TMEM 132a)和Caspase-12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Blot法测定TMEM 132a和原型Caspase-12(Procaspase-12),活化的Caspase-12(Cleaved caspase-12)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海马线粒体的平均荧光强度及Ca2+-Mg2+-ATP ase的活力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线粒体结构未见明显改变,内质网出现肿胀、扩张、变形,甚至溶解消失的现象。蛋白与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TMEM132a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显著降低,Caspase-12基因表达量升高明显,与此同时Procaspase-1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而Cleaved caspase-12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内质网是BDE-153神经毒性的主要靶细胞器,可能通过Tmem132a和caspase-12信号分子介导其神经毒性。

关 键 词:BDE-153 线粒体 内质网 GRP 78结合跨膜糖蛋白 CASPASE-12 

分 类 号:R994.6[医药卫生—毒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