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当代医学》2014年第10期46-47,共2页Contemporary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乙肝急性肝损伤中机制中的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失衡情况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乙肝急性肝损伤患者,按照病情程度均分为病情改善组和病情恶化组(n=20)。同时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入院时的乙肝急性肝损伤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与肝功能检查,并对比分析3组研究对象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水平,比较2组乙肝急性肝损伤患者入院时与治疗后的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2组乙肝急性肝损伤患者入院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00U/L;病情恶化组的促炎因子TNF-α、IFN-γ、IL-17、IL-35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情改善组与对照组(P<0.05),而病情恶化组的抗炎因子IL-10、TGF-β水平均显著低于病情改善组(P<0.05);抗炎因子IL-10、IL-35水平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改善组患者治疗后抗炎因子IL-10、TGF-β、IL-35水平及促炎因子TNF-α、IFN-γ、IL-17水平,分别与入院时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炎因子与促炎因子水平在乙肝急性肝损伤患者中出现失衡,对患者的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与判断患者肝组织损伤程度,促炎因子水平高,则可能导致病情恶化,抗炎因子水平高,则有利于病情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