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301700
出 处:《内蒙古中医药》2014年第5期134-135,共2页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中医认为,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导致黄疸的发生尤为常见。《内经》已有黄疸之名,并对黄疸的病因、病机、症状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1]指出目黄为其重要特点。《伤寒杂病论》已认识到,黄疸可由外感、饮食和正虚引起,病机有湿热、瘀热、寒湿等,相关脏腑有脾胃肾等,创制了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多首方剂,体现了泻下、解表、清化、温化、逐瘀、利尿等多种退黄之法,《金匮要略》将黄疸立专篇论述,并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以"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初步确立黄疸的基本病机和治疗大法,把茵陈蒿汤作为治疗黄疸的基本方。本文在《金匮要略》黄疸篇的基础上论述了茵陈蒿汤的作用特点,并列举了现代医家临证的不同发挥。
分 类 号:R256.41[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