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郡县属吏与长官关系考论——兼谈东汉“君臣之义”的政治实质与作用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迎春[1] 

机构地区:[1]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5期78-88,共11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秦汉时期,郡县属吏与长官的关系并非一直是"君臣"定位,而是经历了公而佐上、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和"君臣关系"等阶段。"君臣"定位形成于两汉之际。至东汉,随着国家豪族政策的调整而普及盛行。"君臣关系"的实质,是集权能力已下降的东汉朝廷与地方豪族的妥协。在"君臣"定位下,代表中央的守相令长以"君"的身份获得地方豪族支持,而地方豪族则以"称臣于君"为前提合法取得了地方行政权。"君臣"定位协调了各方政治力量的利益,起到了维系中央和地方豪族关系,进而维护统一的历史作用。

关 键 词:郡县属吏 郡县长官 “君臣”关系 豪族政策 

分 类 号:K234[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