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迎春[1]
机构地区:[1]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5期78-88,共11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秦汉时期,郡县属吏与长官的关系并非一直是"君臣"定位,而是经历了公而佐上、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和"君臣关系"等阶段。"君臣"定位形成于两汉之际。至东汉,随着国家豪族政策的调整而普及盛行。"君臣关系"的实质,是集权能力已下降的东汉朝廷与地方豪族的妥协。在"君臣"定位下,代表中央的守相令长以"君"的身份获得地方豪族支持,而地方豪族则以"称臣于君"为前提合法取得了地方行政权。"君臣"定位协调了各方政治力量的利益,起到了维系中央和地方豪族关系,进而维护统一的历史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9.24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