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勇[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法学院
出 处:《当代法学》2014年第3期57-66,共10页Contemporary Law Review
基 金: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刑法立法研究"(2011QY02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发展史纲"(09YJC82004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本文在比较环境犯罪相关刑法条文变动的基础上,不唯揭示条文变化的显性修订,亦揭示包括因果关系、主观罪过等构成要件变革在内的隐性修订。立基于对本次修订的解读,笔者试图透视其背后所蕴含的立法观念转换,即从人类中心主义向环境本位的转换;在此理念之下,未来环境犯罪的路径调整,应在风险社会的视域、弱化行政从属性以及国际化三个基点之上,朝着立法模式的多元化、罪名设计的体系化、刑罚处断的协调化三个方向前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