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兴乐[1]
机构地区:[1]司法心理测试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组
出 处:《警察技术》2001年第2期29-32,共4页Police Technology
摘 要:犯罪情节测试法(简称GKT测试法)是以犯罪人对犯罪事实情节的记忆和识别为基础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理论根据在于 ,犯罪实施者对犯罪过程留有记忆 ,当再现犯罪过程中的某些情节时能够再认 ,而无辜者对犯罪过程中的细节则一无所知 ,当呈现这些细节时他不能再认 ,由此可以把有罪者和无辜者显著地区分出来。但是 ,运用GKT技术的重要条件是有关案件的情节必须绝对保密 ,如果被测试的犯罪嫌疑人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了案情 ,则有可能把无辜的知情人错判为有罪 ,这使得GKT技术的适用受到极大的局限。本实验研究旨在观察无辜的知情人和犯罪实施者在GKT测试中到底有无区别 ,及有何区别 ,并探讨在案情暴露情况下准确区分犯罪实施者和知情者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犯罪实施者和知情者在GKT测试的对应率上有较大区别 ,对应强度上有微弱区别 ,在CQT测试中有明显区别。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