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陕西内蒙“黑界地”的由来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承忠[1] 韩光辉[2] 舒时光[2] 

机构地区:[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201-206,共6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源遥感数据与历史文献集成的半干旱地区古长城分布及其环境响应研究”(40871087)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为隔绝蒙汉交往,清初在长城沿线的陕西内蒙交界地区设立了"禁留地"。至康熙末年始允许汉民进入蒙地开垦"伙盘地",随之设立"黑界地"限制汉民向北开垦。但是,私垦的趋势无法阻挡,伙盘地在清中期开始向北一直扩展,突破了"黑界地"的限制,至清末贻谷放垦最终确立了陕蒙交界土地利用的格局。研究"黑界地"的由来及范围,对于研究清代陕蒙交界地区的土地利用与人地关系,意义十分重大。"黑界地"(黑牌子地)出现在乾隆八年(1743年)之后。黑牌地出现的原因是蒙人农耕的结果,其性质是区分蒙汉各自耕种农地的界限。"黑界地"出现后,长期没有设定北界,同时蒙人对"黑界地"的范围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关 键 词:清代 陕蒙交界地区 农业开发 “黑界地” 开发过程 

分 类 号:K290[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