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湖南吉首416000 [2]汕头大学商学院,广东汕头515063
出 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57-66,共10页Journal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汕头大学文科科研项目<经济人类学发展新趋势研究>(编号SR11005)阶段性成果;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我国西部地区各民族生计方式多样性及其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NCET-10-0146)阶段性成果
摘 要:经济人类学的中国本土化过程,严格地说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正式开始的,关于我国西部的开发研究以及民族经济学学科的创立,就是经济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标志。在经济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人类学理论工作者对现代化过程进行了理性的反思,提出了民族经济利益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观点,提炼和发展了"相际经营"的理论模式,在本土化的同时又为经济人类学的理论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Strictly speaking, the localization of economic anthropology in China started in the late 1970s, symbolized by 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and establishing ethnic economics as a discipline. In this process, theoretical workers of economic anthropology made rational reflections on modernization, established the theory of relatively independent interests of ethnic economy and developed a theoretical mode of inter-phase management. They made new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anthropology while localizing it in China.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