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史大成[1]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0
出 处:《国际地震动态》2014年第4期45-46,共2页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
摘 要:场地类别的划分国际上大多采用场地地表以下30 m 的剪切波速 v S30指标,场地 v S30的测量通常是依靠打钻孔来实现的,然而区域性场地 v S30仅依靠打钻孔显然不切实际,为此需要研究较为精确的方法对区域性场地 v S30进行估算。v S30是量化地震动的场地放大系数的重要指标,其中场地的放大系数研究通常采用地表基岩参考场地谱比法,在此过程中基岩参考场地的选取到底采用哪些标准比较合理还值得深入研究。另外对于地表和井下强震观测台阵,采用井下基岩参考场地谱比法估算土层场地放大存在的问题也有待解决。场地放大在建筑抗震设计中也给予了充分的考虑,然而我国当前抗震设计规范没有完全考虑不同场地条件下地震动的显著差异,对于不同场地类别仅改变设计反应谱形状,平台值没有改变。因此,如何得到基于中国场地分类的场地放大系数对我国设计反应谱的平台值进行调整十分关键。另外,近年来随着长周期建筑物的增多,对长周期地震动场地放大特征和我国抗震设计反应谱长周期段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地震动生成系统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开发考虑场地放大效应的新型地震动生成系统有待进一步探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