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2]天津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贷部,天津300040
出 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87-192,共6页Fujian Tribun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经济时代劳资关系的边界扩展研究"(11XJL013);内蒙古教育厅课题;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重点项目(NJSZ11088)"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当代阐释"的阶段性成果;"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资助"
摘 要:借助于网络和信息技术,个体网民的消费行为、需求的发起、调整与满足的过程出现了局部联合现象,由个体行为转变为相互影响和渗透的聚集性整体过程,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需求社会化力量。这种力量究竟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是否也能效仿生产社会化范畴一样进行测度?通过分析发现个体网民将与企业、农户家庭一样成为市场经济中同样不可或缺的微观主体之一,甚至将成为与企业抗衡的力量。但需求社会化依然局限于服务业和流通产业,在向制造业等其它领域延伸时遇到四大阻碍因素。一是网络购物的繁杂和各自的需求特性;二是消费者有意愿参与生产环节,但可能会受制于自身的主观因素阻碍;三是主观困难消除的情况下也可能遭遇生产方在客观上设置人为阻碍;四是不在普通消费者需求之列的行业引入需求社会化面临的难题。
分 类 号:F062.5[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