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纳现代阐释学视阈下译者的主体性空间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南世锋[1] 

机构地区:[1]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1期92-95,共4页Jiangsu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  金:2013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32400411164)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现代阐释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和斯坦纳的翻译的运作,以及在它们的关照之下所确立的译者的主体性问题,认为虽然译者主体性的提出肯定了译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如若译者在发挥主体性时毫无忌惮,任意发挥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胡译乱译,这不仅是对读者以及社会的敷衍,更是对整个翻译学科的亵渎。因此我们在文中提出了译者主体性空间的概念,试图对译者的主体性设定一定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有:译入语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伦理道德限制;翻译的学科本体限制和读者的鉴赏空间限制等因素。从而使翻译运作的成功和译作的质量得以确保。

关 键 词:阐释学 译者 主体性 空间 

分 类 号:H315.9[语言文字—英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