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明杰[1] 黄淑芬[1] 罗再琼[2] 江玉[1] 江花[1] 王倩[1] 闫颖[1]
机构地区:[1]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2]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1137
出 处:《中医研究》2014年第4期1-5,共5页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72737);四川省科技厅支撑计划项目(2010SZ0043.)
摘 要:根据古今文献记载,结合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探讨解表药的临床功用,评议《中药学》将其主治定位在表证上的不足,指出解表药不仅走表,而且走里;既治表证,也治里证;外感疾病固当使用,内伤杂病亦不可或缺。进而从玄府理论的新视角对解表药性能予以新的诠释,指出其辛散、开发、走窜、宣通之性,不仅能开发肌表的毛孔(发汗解表),且能开通体内脏腑组织的玄府,在调节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运行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因而在各科临床治疗中有十分广阔的运用空间。剖析"解表药=发汗"的认识误区,指出对解表剂发散作用的过分强调是造成人们畏用解表药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将"解表药"改称为"发散药"及"温散药""凉散药"的建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