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莫山洪[1]
出 处:《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2期25-29,共5页Research of Chinese Literatur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骈文文论研究"(10XZW0023)资助成果
摘 要:骈文和律诗被刘师培认为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文体。和诏诰表启、序跋碑记等偏于从应用性分类不同,骈文主要从语言形式——是否主要以对偶行文来划分的。因为古代文章开始时就实用性强烈,审美性淡薄,故应用性文体定名较早;而文章是否以对偶行文,则随着时代审美特征和作家审美观念的发展而演变,难以在文章诞生的早期就出现。因此,“骈文”之名出现较晚,明末才有,清代中后期才较为通行。即使在中唐倡导先秦两汉散句单行的“古文”时,也没有对六朝事实上的骈体文章用“骈文”来概括。又因为汉字一字一音,一音一节的单音节特征适合对偶,同义词丰富,加上古人阴阳对举的哲学观念异常强烈,导致“骈文”实体在魏晋就已经形成。经过六朝鼎盛,唐宋蜕变,元明衰落和清代复兴,“骈文”一直有自己的发展轨迹。然而,面对如此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特征的古代文体,因受到政治思潮、话语环境改变、古今文学观念演变等的影响,至今研究仍然非常薄弱,亟待加强。本期刊发的这四篇骈文研究专文,吕双伟《乾嘉骈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从作家作品、理论批评和学术思想、地域文化等方面对百余年的乾嘉骈文研究做了精要回顾和思考;施懿超《关于宋代骈文用典的几个问题》从几种四六话著作入手,对宋代骈文中的用典规则如“互换格”、“生熟相对”、“当人可用”等做了初步阐述。指出了骈文用典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莫山洪《论骈文名称变化与其文体特征之关系》对不同时期的骈文称谓做了细致梳理,指出了“丽辞”、“四六”、“骈体”、“骈文”的时代特征及不同内涵;芦春艳《李商隐骈文创作的典范性》对李商隐骈文特征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凸显了在晚唐文风普遍繁缛华丽的情况下,李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