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刺感的临床意义与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威[1] 段建红[2] 陈建庭[1] 杨德鸿[1] 胡三觉[2] 

机构地区:[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广州510515 [2]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西安710032

出  处:《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年第5期354-356,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摘  要:麻刺感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症状。但临床上对麻刺感,特别是术后残余麻刺感的治疗手段却不多。既往研究表明肢体缺血-再灌注、神经压迫(损伤)以及化学致麻物对皮肤黏膜的刺激均可导致麻刺感。在肢体缺血-再灌注及神经压迫(损伤)时,存在一类与麻刺感高度相关的簇放电,粗大有髓神经纤维及低阈值机械感受器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化学致麻物山椒醇诱发的动物行为学表现及神经电生理结果提示麻刺感与疼痛的产生机制不同。碳酸饮料刺激口腔黏膜所产生的麻刺感与山椒醇的致麻机制亦不同。在基础研究方面,建立麻刺感动物模型、明确麻刺感特异性放电模式,从机制上区分疼痛与麻刺感是未来的研究趋势。同时我们希望更多的临床医生从临床角度关注这一症状。

关 键 词:麻刺感 临床意义 研究现状 

分 类 号:R402[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