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毒牙蛇类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志晓[1] 叶锋平[1] 周卫国[1] 郭平[1] 郑颖[1] 范泉水[1] 

机构地区:[1]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明650032

出  处:《西南国防医药》2014年第5期570-572,共3页Medical Journal of National Defending Forces in Southwest China

基  金:全军医学科技青年培育项目(13QNP068);全军"十二五"医学科研面上项目(CWS11J280);成都军区"十二五"医学科研重点项目(B12026);成都军区"十二五"医学科研面上项目(C12062)

摘  要:全世界共有蛇类3000多种,600余种是有毒蛇。毒性较强的毒蛇主要集中在眼镜蛇科(Elapidae)和蝰蛇科(Viperidae),它们有管状或沟状的前毒牙。除此之外,游蛇科(Colubridae)的后毒牙蛇类因频现伤人引起严重中毒事件,而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游蛇科蛇种数量最多,有1700余种,分布范围广,有陆栖、树栖和水栖。其中大部分是无毒蛇,小部分有毒蛇的毒腺又不同于传统毒蛇,为杜氏腺(Duvemoy's gland),位于蛇头部上颌后方。另外某些蛇种颈背部还有颈背腺(nuchal gland),里面的毒素来自于捕食的蟾蜍、蜥蜴等动物的毒液。游蛇科中也有剧毒蛇,如非洲树蛇(Dispholidus typus)具有很长的后毒牙,被它咬伤后会引起出血并致死;非洲藤蛇(Thelotornis kirtlandi capensis)栖息在灌木丛中或树上,也能咬人致死。李金荣等之前对国内后毒牙蛇的生理解剖、毒性实验及临床案例进行了综述,本文将综述重点放在后毒牙蛇类毒液成分上。

关 键 词:后毒牙  游蛇科 蛇毒 蛇伤 

分 类 号:R595.8[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