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房颤中心,100020 [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出 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4年第2期81-82,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摘 要: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已经成为全球各大电生理中心日常最主要的临床工作之一。这项工作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难点之一是:如何在持续性房颤患者通过尽量少的消融损伤,实现较好的远期疗效。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如何实现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个体化的命题。毋庸置疑,不同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心房维持基质有显著差异,譬如,消融持续1个月的房颤和持续10年的房颤,二者在难度上很可能无法同日而语。几年前,由于持续性房颤的维持机制不明,对基质强弱亦缺乏可靠的评估手段,故只能施行固定术式的导管消融治疗。然而,随着一系列重要研究的发表,真正意义上的持续性房颤个体化消融时代可能已不再遥远。
关 键 词:持续性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治疗 治疗个体化 持续性房颤 房颤患者 临床工作 远期疗效 维持机制
分 类 号:R541.75[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