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夏平[1] 郝敬明[1] 徐青松[1] 胡春艾[1] 夏有生[1] 袁晓静[2]
机构地区:[1]徐州市中心医院CT室,江苏省221009 [2]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功能科,江苏省221009
出 处:《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14期217-218,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摘 要:目的:为高心率伴发作性窦性心律不齐(心率变异>20次/min)患者寻找一种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有效手段。方法根据心率状况分为调搏组(A组)、对照组(B组和C组),A组24例平均心率(102.10±11.89)次/min(93~133次/min),心率波动幅度>20次/min接受食管-心房调搏(TEAP),起搏心率平均为(103.0±12.4)次/min,选择2或3扇区重建算法。B组20例和C组30例,平均心率分别为(85.10±2.43)次/min和(60.20±4.51)次/min,重建算法分别采用3扇区和单扇区重建。比较三组的图像质量。结果 A组共显示324节段血管,1级图像299节段(92.28%),2级图像25个节段(7.72%)。B组共显示256节段血管,1级图像150节段(58.59%),2级图像91节段(35.55%),3级图像15节段(5.86%)。C组1级图像399个节段(95.45%)。A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A组和C组间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心率高伴心率变异度大的患者通过TEAP能够成功的低剂量完成多层螺旋CTA,获得较高时间分辨率的图像。
关 键 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心律失常 心性 心脏起搏 人工
分 类 号:R541.7[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14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