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共轭大陆边缘的构造对比及差异伸展模式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董冬冬[1] 吴时国[1] 李家彪[2] Thomas LUDMANN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2]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 [3]Center of Marin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University of Hamburg,Hamburg 20146,Germany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第5期1059-1070,共12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00603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编号:XDA1103010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9AA093401)资助

摘  要:南海陆缘的伸展模式虽被广泛研究,但目前为止仍存在争议.本文基于最新的高质量多道地震数据、水深数据及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开展南海共轭陆缘构造不对称性的对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南海陆缘的伸展模式.揭示了南海陆缘在地形地貌、基底构造和陆缘断裂发育等方面具有空间差异性.在南北方向,北部陆缘基底呈现向海方向的阶梯状下降,而南部陆缘主要发育宽阔的掀斜断块基底,深度变化不大.两侧的断裂发育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南部陆缘识别出大型拆离断层体系;在东西方向,南海东部和西南次海盆的陆缘分别发育了不同的构造单元.提出一种差异伸展模式解释南海陆缘空间差异的成因,认为拆离断层在南海新生代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拆离断层为界,古华南陆缘上地壳主要发生单剪变形,而下地壳和上地幔则以塑性纯剪变形为主,上下两部分的形变区域在横向上具有不同的偏移距离,使得位于下板块的南部陆缘发育了不同的构造单元.南海东部较大的偏移距离导致边缘高原(礼乐滩)的发育,而西部较小的偏移距离则形成外部隆起(郑和隆起).现今南海的演化过程可能受到古南海关闭不同时性的影响.

关 键 词:南海 共轭陆缘 拆离断层 差异伸展 

分 类 号:P736.15[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