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凯[1] 卫东锋[2] 张仰君[1] 张占军[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
出 处:《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年第6期132-136,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北京市新医药学科群项目(XK100270569)
摘 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主要表现为以学习记忆为主的认知功能障碍。目前,引起AD发病的因素有多种假说,如胆碱能假说、早期能量代谢障碍假说、自由基代谢异常假说、β类淀粉样蛋白(Aβ)级联反应假说、神经元凋亡假说、突触功能障碍假说以及炎症假说等,虽然对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和病理机制还未达成共识,但多数研究者认为AD是受各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使用的针对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及治疗 AD 的药物大多是针对单一靶点或改善某些症状,疗效存在短期性、暂时性及不良反应多等局限性,在全面改善AD主要症状方面药效不够明显。中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具有应用历史悠久、来源丰富、疗效广泛、靶点多样、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正契合了AD复杂多样的发病机制,为研发AD新药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已引起国内外神经科学研究者的密切关注[1]。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