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瑞明[1]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14年第6期26-33,共8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08&ZD0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0318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XJA790003);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2D124);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2JK0152)。
摘 要:在中国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对于民众的侵权行为应当如何遏制?本文以"强拆"这一典型事例入手,从居民流动性的角度为约制政府侵权行为提供了一个思路。研究发现,中国地方政府对居民的侵权行为之所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是因为在中国式分权的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具有充分的侵权动机,而户籍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利导致居民流动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而使得居民"退出机制"(或曰"躲避机制")失灵,居民"既惹不起,又躲不起",产权受到侵犯。本文发现,"躲避"这一看似消极的手段,在现实中构成了一种积极有效的产权保护形式,这一发现更新了人们有关户籍制度改革和产权保护的认识。从这一视角看,户籍制度的改革不仅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对居民产权的保护作用,可以通过"在流动中保护产权"的形式约制政府行为,保护居民产权。
分 类 号:F061.3[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