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源、热再造、赋矿空间三位一体——秦岭金矿田控矿新模式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宗会[1] 罗根根[1] 赵东宏[1] 王虎[1] 彭璇[1] 宋晓霞[1] 杨忠堂[1]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出  处:《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4年第5期89-89,共1页Management And Research On 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摘  要:秦岭成矿带金资源丰富,发育了文峪、中川、大水、天水、早子沟、寨上等众多金矿田,被誉为中国的“金腰带”。有关秦岭金矿田控矿因素多有探讨,突出的是构造控矿,但对岩浆活动在成矿中的控制作用注意不多。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秦岭团队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秦岭成矿带地质调查综合研究”、“秦岭成矿带矿产资源潜力调查”,通过对秦岭金矿田控矿因素研究,初步认为:金矿与中生代中酸性岩关系密切,岩浆源区(金矿源层、体)活化为中酸性岩过程中释放出的金是主要的金来源,岩浆作用是主要的成矿热源,中酸性岩上部外围一定范围是矿体就位的有利空间。就此提出“矿源、热再造、赋矿空间三位一体”——秦岭成矿带金矿田控矿新模式。

关 键 词:秦岭成矿带 控矿因素 金矿源层 金矿田 三位一体 空间 中国地质调查局 赋矿 

分 类 号:P54[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