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澳门大学 [2]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青少年犯罪问题》2014年第3期58-68,共11页Issues on Juvenile Crimes and Delinquency
摘 要:紧张理论是用于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之一,但其是否适合对国内青少年犯罪原因进行解释,还需要更多的实证检验。本研究以448名犯罪青少年和384名普通青少年为被试者,通过物质目标、受阻机会、可行的化解方法三个变量,对两组对象的紧张程度进行测量。差异显著性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犯罪青少年和普通青少年的紧张程度(包括物质目标、受阻机会、可行的化解方法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紧张程度与犯罪行为显著相关。总体而言,测量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紧张理论可以有效解释国内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供了理论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